大连顺发建筑防水技术有限公司
电话:0411-89835218
网址:www.dlsfwp.com
邮编:116400
E-mail:shunfa@dlsfwp.com
地址:辽宁省庄河市滨东路251号
建筑防水行业未来发展共识(2016-2020)
我们共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,行业正发生着巨变,传统经济正经受着挑战,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方式开创防水行业的新世界。
1.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,行业结构调整与整合优化并举,满足国家建设工程市场需求和人民对品质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;挖掘增长新动能,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●“十三五”期间主要防水材料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在6%以上,保持行业稳定健康持续增长。
●调整产业结构,优化存量市场,引导大型企业做大做强,探索中小企业发展战略,走提质增效、精专新特的差异化发展道路,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综合能力。
●引入社会资本,推动行业整合优化,鼓励兼并重组,提高市场集中度。“十三五”末期,培育20家大型防水企业集团,培育100家大型制造企业,行业中涌现出若干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,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;行业前50位的企业,市场占有率达到50%。
●不断开发海绵城市、海洋工程、地下综合管廊、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和既有屋面翻新等领域的防水市场,促进行业持续增长。
●淘汰落后产品、落后工艺、落后技术和落后装备。
2.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,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,探索防水工程总承包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新机制。
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探索设立行业科技发展基金,加大基础研究;强化技术装备创新,提升行业知识产权意识。
●推动企业由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。
●推动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。
●探索实施屋面工程专业总承包制度,研究与推广屋面系统工程技术。
●培育10000家具有法人地位和施工资质的屋面工程承包商或防水工程承包商,使之成为工程市场终端的主体。鼓励组建防水专业劳务派遣公司。
3.以绿色建材评价为导向,推广清洁生产,优化产品结构;打通绿色产品、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、绿色供应链等全要素发展路径,满足绿色建筑需求。
●制定和实施绿色生产、绿色产品、绿色应用等方面的标准、评价办法和认证。
●淘汰高污染、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装备;限制废胶粉、废机油等有害物质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使用。
●大力发展功能可靠、经久耐用、节能环保的防水密封材料,鼓励开发具有复合功能的防水系统,研发种植屋面、热反射屋面、通风屋面等具有绿色功能的材料和系统,满足绿色建筑的需要。
4.促进行业两化融合,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,构建原材料供应、产品制造、设计、施工应用的全产业链平台。
●促进行业信息化、工业化融合,应用互联网技术,积极探索实施智能化生产、智能化物流、机械化施工和电子商务,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。
●鼓励企业与大型原料供应商战略合作,稳定生产原料的品质和渠道,改善生产工艺,提升产品质量;鼓励企业与建筑设计机构合作,提高防水工程设计水平;鼓励企业与大型房地产商和建筑工程总承包商战略合作,促进防水工程质量明显提高;重视配套材料研制及生产,推动产品应用系统化。
5.构建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行业自律、社会监督”的社会共治机制,运用质量提升、标准规范等手段,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,优化行业生态。
●坚持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制度,坚持政府加严关于获证企业的监管,继续配合政府市场准入、证后监管、比对试验和质检利剑行动等工作,配合政府加大防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。
●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,初步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,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,鼓励企业实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;不断推动国内标准规范的国际化。
●完善行业自律机制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自觉规范企业商业行为;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建设,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意识,践行企业社会责任。
●规范和发展行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,加强各类社会组织的引领、服务、协调、沟通职能,发挥联盟的示范作用和媒体的监督作用。
6.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,探索防水工人职业化制度。
●推动学历教育、职业教育的发展,完善注册培训师制度,开展注册建筑师培训工作,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;加强行业专家队伍建设。
●逐步开展防水工人职业化基础建设,加强行业技能培训基地、培训教材、培训师资等方面的建设,重点开展基础性的职业技能培训,推动建立1-2所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30个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,注册培训师人数增加25%以上。
●扩大防水工人职业技能大赛领域和规模,提升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;积极参加并申请承办国际屋面工人职业技能大赛,汲取国际先进施工技术。
7.面向世界科技前沿,大力开展国际交流,加速行业国际化步伐;践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大力开拓国际市场。
●积极参加各类国际组织的活动,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,组织和参加国际技术论坛和展会。
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,塑造国际知名品牌,鼓励向海外输出产能,拓展国际贸易渠道;收购兼并一些国外有高端技术、市场和品牌的公司,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率。